服装专题

本土运动品牌净利齐下降

  • 加入收藏夹
  • 分享到:
本土运动品牌净利齐下降

国产运动品牌 离复苏还有多远?

国内运动品牌在2012年经历了一次关店潮之后,2013年仍未停止关店的步伐。据悉,2013年,国内六大运动品牌关店超3000家。据媒体不完全统计,2013年,国内六大运动品牌李宁、安踏、匹克、361度、中国动向和特步的存货高达31亿元。

国产运动品牌仍未走出寒冬 李宁亏损361度净利大跌

日前,六大国产运动品牌(李宁、安踏、361度、特步、匹克、中国动向)的年报已发布,总体而言,这些品牌2013年的业绩并不理想。

仅一家净利上涨 其余非跌即亏

根据企业年报提供的数据,与2012年的经营状况相比,六家企业中仅中国动向实现了净利的上涨。剩余几大品牌中,李宁仍然延续2012年的亏损状态,亏损额达3.9亿;而361度、特步、匹克净利下滑的幅度分别达到了70%、25%、21%。有媒体评论称,北京奥运会为运动品牌带来的红利在2010年燃烧殆尽,国产运动品牌的寒冬由此开始,可见这场寒流延续至今尚未消退。

本土运动品牌净利齐下降 需实现差异化发展

近日,李宁、特步国际、匹克等6家香港上市的本土运动品牌企业相继发布2013年年报。数据显示,除中国动向的净利润实现增长外,其余5家公司的营收与净利润均出现双降,其中361°净利降幅最为明显,下降70.1%。

2013年,安踏业绩最好,其净利润为13.15亿元,但也同比下降了3.2%;李宁实现销售收入58.24亿元,同比下跌12.8%,净亏损3.9亿元;匹克和特步两家公司净利下降幅度也都超过了20%。

2013年,这六大运动品牌共关店3067家—中国动向、361°、李宁、匹克、安踏和特步分别关店826家、783家、519家、471家、318家和150家。

值得注意的是,除了国内的关店潮,不少企业也开始了海外扩张之路。特步去年在海外的零售店达200 个,安踏的海外零售商也在东南亚、东欧及中东市场开设多家店面和专柜。

体育营销专家张庆介绍,“2015年前将会面临一个调整筑底的过程,企业需要对品牌进行更精准的战略定位,从而尽早转型。目前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处于二次增长的前夜。”

运动品牌创新寻求差异化竞争

国内体育用品行业经过10多年的高速发展,从2011年开始进入调整期,各品牌均遭遇不同程度的“关店”和“高库存”困境。本土运动品牌如何脱困,实现可持续性健康发展?未来中国体育用品业前景如何?近日,2014中国体育用品业高峰论坛在武汉召开,国内外体育用品企业经营者、专家学者等同台探讨行业发展大计。

创新寻求差异化竞争

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在论坛上发言指出,国内体育用品行业同质化现象严重,未来本土运动品牌应从“微笑曲线”的低端(制造、装配环节)向高端(设计、渠道环节)迈进,走特色化、品牌化、科技化之路。

事实上,早已有企业开始尝试从过去简单的制造加工向以技术创新+品牌推广的方向转型升级。据安踏董事局主席兼CEO丁世忠介绍,安踏在产品研发上的投入逐年增加,目前每年的研发经费约占销售总成本的4%,这一比例居全行业之首,而创新也给安踏带来巨大的市场回报。“安踏创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占比已从5年前的15%上升到现在的35%,安踏弹力胶、能量环、呼吸网等高科技产品已成为重要的利润来源。”丁世忠说。

多年运动品牌专卖店,为何沦落街头摆地摊?

开了多年运动品牌专卖店的林老板,为何沦落街头摆地摊?想起当初跟林老板的聊天,至今记忆犹新的还是他那一张沮丧的脸。这是我这些年见过的最无奈的一张脸。不过也无可厚非,如今为了清库存,在街头摆起了地摊。  

随着市场的变化,不但店面资金无法周转,库存也还很多,也只好摆个地摊。看着乱成堆的服装鞋子,我问是不是就剩这些,他苦笑一下,说:“这不过是一部分,家里还有很多呢。”

在林老板看来,当时投了好几十万,加盟费保证金都交了好几万,这几年辛苦下来一核算基本上没赚什么钱,做到如今不如去摆地摊,总有一觉烂柯、恍如隔世的感觉。算算这些年,各项成本是越来越高,代理商本来就多,到我们这些经销商手里,利润也不高。这样一折腾,赚的不多,却异常的累。顾客进店非常的挑剔,常常瞄几眼衣服试也不试就走了。来往的顾客很多,成交却很少,顾客觉得整个季度进来看到的都是一样的款式,没有了新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