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装专题

“代工”服装企业的十字路口

  • 加入收藏夹
  • 分享到:
“代工”服装企业的十字路口

代工服企的十字路口

  中国服装企业必须由主要人力成本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,增强创新意识,做大做强自主品牌,从生产优势转向品牌优势转变。只有这样,中国服装行业才有希望。

  曾几何时,服装行业曾是中国制造强大的标志,为中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外汇收入。然而,中国服装企业的发展在走过一段前所未有的腾飞之路后,危机日渐显现。中国的服装企业持续地处于全球服装产业链的低端,仅仅赚取微薄的加工费,成为中国服装企业永远说不过去的痛。近年来东南亚地区服装加工业远胜中国的低成本优势,更加剧了中国的服装加工企业的危机。中国服装企业的未来之路该怎么走?

  代工之痛

  “这件售价15,888元的世界品牌西装,是我们生产的。我们自己进面料、制成品之后,卖给这家世界上最出名的服装公司的价格,连888元的零头都不到。”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服装加工厂老板苦笑了一下,对记者说。

  业内专家指出,中国的纺织行业规模巨大,配套完善,设施先进,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,中国业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品牌服装消费国,完全有能力打造一流品牌的服装企业。但是中国的一些企业观念相对保守,满足于为世界品牌代工、赚取加工费,对自己打造品牌的欲望不足。记者就日前沸沸扬扬的“如意集团为阿玛尼代工损失八成利润”一事,向山东如意集团进行证实。对此,如意集团表示,企业将继续当前为其他品牌做代工的工作,并没有打造自己服装品牌的计划。

  不过,靠着为其他国际品牌代工就可以赚大钱的日子,似乎不会很久了。

  优势不再

  就像一个幽灵,除了长久地徘徊的产业链的低端之外,更大的危机也在日益威胁着中国的服装企业。零售巨头UNY计划在2014年完成在华服装生产比例从74%降至65%的工作,而将在泰国生产比例从9%提高至13%;日本三阳商会在缅甸新设的工厂也已在去年开始投产,三菱商事更是计划在2016年之前,在印度尼西亚投入60亿日元新建7家合资工厂,以向日本和欧美服装企业提供贴牌生产。

  除此之外,东南亚欠发达国家还有着远比中国优惠的地租,以及更稳定的工人来源。“尽管现在服装工人的月薪已经上涨到2000-3000元,企业还有四险一金和食宿等方面的投入,但就是这样,很多企业依然招不到工人。”一位中国服装厂老板这样抱怨道。

代工 不简单的技术活

  有人说,代工就是赚个加工费,并没有多难,有了样衣样袜,还有做不出来的么?可是,代工这个事儿,还真是个技术活!一笔笔订单就像一份考卷,简单的订单,就像简单的考题,随便找家代工工厂就可以完成,但是拿到手的分数——利润,也不会太高;而越有难度的订单,有技术接单的工厂也越少,得到的分数——利润,也越高。曾经有一个代工企业表示,他们不愁接订单,可是他们接来接去,企业也没有做大到什么程度,也没有接到更高级的订单,而是仍然在加工着那些简单廉价的订单,在代工圈儿里打着外围。

  哪些考点是容易难住代工工厂的呢?订单又是通过怎样的难度系数拉开利润差距的呢?记者通过对以代工为主的浙江诸暨华中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徐雷乐、山东省枣庄龙翔针纺织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龙广卓、山东省汕头市百利安内衣有限公司营销总监郭海雄的采访发现,能不能完成难度较高的订单、挣到更多的利润,主要有三个考点:第一是在大部分代工工厂工人尚未返厂的时候,及时返厂接受淡季加工订单;第二是工厂见到自己没有接过的订单,是否愿意通过研究和尝试开辟新的代工产品种类;第三是看代工工厂是否能够灵活运用自己已掌握的技术,攻克客户只有想法的订单。

  “HOLD”住忠诚度 

 “天时、地利、人和”三样取胜元素中,最难的是人和这一项,对于代工工厂也是如此,外来务工大军们的稳定性向来是让代工企业最手足无措的问题,谈到这个,没有几家代工企业敢说自己能“HOLD”住员工春节后的返厂率,而这个问题也是高利润订单给工厂出的第一个考题。

  勤于研究“生”产品

  代工工厂想要接下自己没加工过的“生”产品的订单,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,尝试阶段的投入,失败的风险,这些都不在客户的负担范围,是选择不断拓展自己的加工产品范围,还是就为了稳妥而接普通订单?

  灵活运用“熟”技术

  其实大部分代工工厂都足够充分地掌握了代工技术,但是他们的掌握仅限于企业熟练接单套路,熟悉不同订单模式,工人熟知操作程序和加工步骤。但是这就像只掌握了公式应用法则的小学生一样,虽然应用公式本体的本事是有那么一点了,但是只要公式一变型,样本产品变一个样子出现,大部分的代工工厂负责人就开始挠头了。

  代工的确是个技术活,但这个技术活也真的不简单。每一个订单都是一张考卷,考验着代工企业的员工凝聚力、熟练工比例、对于相关领域产品的开发研究能力以及对现有设备的了解程度。所以让代工企业能够接到利润丰厚订单的原因,并不仅仅是机器设备的先进和资金链的运转顺畅,而是代工企业综合实力经过不断地接单和市场测试后,得到的平均分的体现。

如何转型

  业内专家指出,即使是中国国内的服装市场,也已经进入了“比创意”、“拼品牌”的时代。中国的消费者,对品牌和产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的认同与需求与日俱增。这对服装行业来讲,既是巨大的压力,也是前所未有的际遇。闯过去,就会占据产业链的高端,成为行业的领军者。

  当然,一个品牌从诞生到家喻户晓,需要时间的培育。陈昕认为,对于中国企业来讲,欧美持续疲软的经济状况,将给中国企业以机会。中国的服装企业,可以通过收购、参股等形式,与国际品牌企业进行合作,进而借助品牌的的经验,提升自主品牌的档次,使自主品牌实现飞跃。浙江富丽达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钱珏美表示,富丽达集团收购加拿大纽西尔公司,就对富丽达的品牌提升起了积极的作用。

  除此之外,深耕拥有世界上人口最多、经济总量第二的中国国内市场,也是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。乘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东风,积极在第三方平台上设立旗舰店,甚至深度融入移动互联,打造O2O闭环,也成为中国服装企业转型的出路之一。

  由于便于快递运输,毛利率远较3C品类高,服装品类可谓是最适合电商时代的商品。2013年中国的服装网购规模超过4000亿元人民币,占了全部网购的四分之一以上,高居网购榜首。2013年11月11日,淘宝和天猫商城共实现销售额350亿元。服装类目仅用41分钟便突破10亿元,堪称惊艳。在天猫双11单店销售榜前十位中,有5个是服装品牌。据业内专家估算,2016年中国服装网购交易规模有望达到1万亿元人民币,这将为中国服装企业的电商化转型提供巨大的空间。

  在电子商务浩荡潮流的带动下,国内的服装品牌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专业电商运营团队。李宁、真维斯、美特斯邦威、报喜鸟、贵人鸟等企业将电子商务升格为事业部,并由集团董事长或副总裁直接分管。这些品牌服装企业加速了电子商务的步伐,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绩。传统品牌企业电商化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。

  以凡客、梦芭莎为代表的服装企业,更是建立起自己的垂直型B2C平台。电商市场依旧处于高速发展期,在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间内也将保持高速增长。把握好这段红利期,将是服装企业实现升级转型的重要机遇。